九游会J9:太平洋航运2025年中期业绩出炉——逆市稳健盈利派息回馈股东
2025年8月7日,全球领先的小灵便型及超灵便型干散货船东及运营商——太平洋航运集团有限公司(Pacific Basin Shipping Limited,简称PB)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中期业绩。尽管上半年干散货市场整体处于过去四年来的低位,公司依然实现净溢利2,560万美元,并宣布派发每股1.6港仙的中期股息,占期内可分派利润的50%,充分体现稳健的现金流与股东回报决心。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录得基本溢利2,190万美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溢利(EBITDA)为1.215亿美元,股本回报率(年化)为3%,每股基本盈利3.9港仙。期内营收10.187亿美元,同比下降约20%,主要受市场运价下滑影响。
该公司称,其核心船队在市场疲软中依旧保持了显著的超额表现:小灵便型船日均TCE为11,010美元,比BHSI 38,000载重吨经调整指数高出2,320美元/日,超出27%;超灵便型船日均TCE为12,230美元,比BSI 58,000载重吨指数高出3,480美元/日,超出40%。运营活动贡献1,010万美元,日均利润710美元,同比提升29%,凸显商业管理与航线调度能力。
2025年上半年,太平洋航运投入6,210万美元用于资本配置,其中包括约2,100万美元用于回购并注销9,310万股股份,以及约4,110万美元的资本性支出。
截至6月底,公司无净负债,持有6,640万美元净现金,并拥有5.499亿美元已承诺可动用流动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7月公司成功签署了一笔2.5亿美元、为期7年的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银团循环信贷协议,利率与碳排放强度(EEOI)及船员安全表现挂钩。这笔资金不仅将覆盖新造船剩余交付款,也为未来潜在的逆周期扩张提供保障。
今年上半年,干散货市场受制于一季度的季节性淡季、地缘政治冲击、供应链低效等多重因素,整体收益低于过去四年同期。吨海里需求一季度显著下降,二季度则快速回升,全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其中小宗散货吨海里需求逆势增长7%。
全球干散货船队净增3%,主要受2021–2022年旺市期间的订单集中交付所致,新造船交付量同比下降5%至1,810万吨,拆船量下降3%至220万吨。巴拿马运河通航量仍维持在正常水平的八成,苏伊士运河通行量持续下降,红海航线尚未恢复正常。
在监管与政策层面,美国贸易代表署对中国造船业的“301条款”调查,以及正处于国会委员会审议阶段的《美国船舶法案》,均可能增加行业成本并带来不确定性。公司已制定应对方案,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以确保船队能够持续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安全港口自由运营。
PB方面预计短期市场将逐步整固,长期来看,配备吊机的灵便型及超灵便型船队将受益于小宗散货及粮食贸易的稳步增长,尤其是全球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钢材、水泥和建筑材料需求。供应端方面,造船产能紧张、新造订单受限,以及环保法规对老旧高耗油船舶的压力,均有望加速船队更新并带来结构性供应收紧,为未来运价提供支撑。
太平洋航运目前运营超过260艘干散货船,其中108艘自有,其余为租赁船。公司已在日本订造4艘双燃料低排放超大灵便型船,预计2028–2029年交付。集团在全球14个重点地区设有办事处,雇佣逾4,300名船员及约400名岸基员工,为超过600家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太平洋航运行政总裁Martin Fruergaard表示:“我们将继续在保持财务稳健的同时,抓住市场机会,灵活应对挑战,朝着成为全球干散货航运首选合作伙伴的愿景迈进。”